发布日期:2024-02-22
浏览次数:14895
1. 个人基本情况
李娟英,女,1978年2月生,教授,博士生导师。
2005年毕业于华东理工大学,获博士学位,同年进入上海海洋大学任教。2008年7月至8月赴澳大利亚Tasmania University进修双语教学;2012年7月至2013年6月在澳大利亚University of Queensland国家环境毒理研究中心做访问学者进行环境毒理学相关研究;2015年8至11月在加拿大University of Alberta进行国际师资培训。2017年3月任职皇冠hga030登录官网副院长,2019年3月至2020年2月挂职上海市宝山区生态环境局副局长,2021年8月任职研究生院副院长。
现任民建上海海洋大学委员会主委,民建上海市第十四届委员会委员,上海市杨浦区政协第十五届委员会委员,中国环境与生态毒理学第四届专委会委员,全国海洋标准化委员会专家库成员,中国海洋生态学会资深会员。《生态毒理学报》、《环境工程学报》、《农村环境科学学报》以及《Environmental Toxicology and Chemistry》、《Chemosphere》、《Ecotoxicology and Environmental Safety》、《Science of the Total Environment》以及《Environmental Science and Technology》等杂志的审稿人。
2. 个人联系方式
地址:上海沪城环路999号,皇冠hga030登录官网
电话:021-61908338,传真:021-61900431, 邮编:201306
E-mail:jyli@shou.edu.cn
3. 主要研究方向
主要从事环境中疏水性有机污染物的迁移转化及环境毒理研究。
4. 教学工作
环境科学本科专业必修课程《环境化学》、《环境工程学》、研究生《土壤污染与修复》以及留学生《环境毒理学》。
5. 主持和参与科研项目
2022.9-2025.8 主持 上海市科委科技支撑碳达峰碳中和专项 陆海联通模式下典型水系协同生境恢复关键技术研究
2022.6-2022.12 主持 上海市环境监测中心公开招标项目上海主要水体水生态监测
2022.7-2023.6 主持 上海水生野生动植物保护中心中华鲟养殖基地水质监测与评价
2022.1-2022.12 主持 上海市土地整理中心大都市郊野田园综合体碳平衡及绿色低碳指标体系研究
2021.9-2023.8 主持 上海市科委长三角构建区域创新共同体领域项目 长三角核心区池塘养殖污染物源头控制与尾水治理技术攻关及示范
2021.7-2022.12 主持 温州海洋环境监测中心站陆海统筹框架下玉环市海洋生态修复策略研究
2021.1-2021.12 主持 上海市土地整理中心基于陆海统筹及生态红线的海岸带修复模式及策略研究
2020.6-2023.6 主持 上海市农委池塘养殖水质原位净化装备研发与应用
2019.2-2020.2 主持 上海南汇排水公司污水排海对长江口生态环境影响后评估
2018.9-2021.9 主持 上海市临港新城管理委员会临港盐碱地的生态修复与监测研究与示范
2018.4-2021.3 主持 上海市科委重点支撑项目近海养殖环境中有机污染物的仿生监测及原位修复研究与示范
2017.9-2018.12 主持 上海市临港新城管理委员会临港地区一类污染物的排查与评估
2017.7-2019.6 主持 上海市科委环滴水湖河流及滨岸带生态功能提升与适应性管理技术研究与示范
2016.1-2017.12 主持 上海市海洋局滨海典型海域生态环境
2016.1-2016.12 主持 上海市海洋局金山城市沙滩生态修复水质净化研究
2015.1-2017.12 主持 上海海洋大学水产动物遗传育种协同创新中心 养殖水中疏水性有机污染物对水产品的影响与净化
2014.4-2015.12 主持 上海海洋大学科技发展专项基金 基于生物有效性的仿生探针在养殖底泥污染评价中的应用
2013.9-2015.10 主持 农业部淡水水产种质资源重点实验室开放课题基于脱附动力学过程的底泥疏水性有机污染物(HOCs)生物有效性的研究
2011.1-2014.12 主持 国家海洋局公益课题污水污泥化学溶出效应研究
2009-2012 主持 海洋生物重点学科基金磺胺类抗生素对海洋生态影响的初步研究
2009-2011 主持 同济大学污染控制国家重点实验室开放基金抗生素类污染物对废水生物处理的毒性影响机理
2010-2012 主持 上海市教委一般创新项目磺胺类抗生素对活性污泥的生物毒性作用机理及调控研究
2009-2011 主持 上海市科委临港专项临港新城初期雨水污染调查与负荷估算
2008-2010 主持 上海水产大学水产养殖重点学科养殖水体中常见重金属和难降解有机物的生物毒性比较研究
2006-2008 主持上海高校选拔培养优秀青年教师科研专项基金项 硝化细菌的富集培养及其在水产养殖中的应用
2006-2007 参与新疆特克斯河流域水环境调查研究
2005-2007主持上海水产大学博士科研启动基金-酚类化合物对硝化细菌的毒性及QSAR模型的初步建立
6.论文/专著/专利
学术论文
[27] Shu S.N., Jiang R.T., Wang Q., Li J.Y.* 2023. Characteristics, source and health risk of organotin compounds in marine organisms from the sea adjacent to the eastern ports or China (Under review).
[26] Chen Y.Q., Miao Y.B., Li J.Y.* He W.H. 2023. Sediment remediation using submerged plants mitigated the bioaccumulation of organic contaminants in benthic organisms in simulated freshwater aquaculture ponds. Journal of environmental chemical engineering, DOI:10.2139/ssrn.4326562 (JCR 1区, IF=7.968)
[25] Wang Q., Tian Y.Q., Wang J., Li J.Y.* 2023. Aquaculture feed and inlet water matter: quantification of exposure pathway of heavy metals in pond-cultured shrimp and source diagnosis of its culturing environment. Science of the Total Environment. (Accpeted,区IF=10.753)
[24]Chen Y,Q., Jia B., Li J.Y.*, Li D. 2023. Characteristics and driving factors of antibiotic resistance genes in the gut of aquaculture products from freshwater pond in the Yangtze River Delta in China. Environmental Technology, DOI:10.1080/09593330.2023.2176261. (区IF=3.475)
[23] Wang Q., Xu H.W., Yin J., Du S.N., Li J.Y.* 2023. Significance of the Great Protection of the Yangtze River: Riverine Input Contributes Primarily to the Presence of PAHs and HMs in its Estuary and the Adjacent Sea. Marine Pollution Bulletin. 186:114366 (JCR 1区, IF=7.0)
[22] Chen Y. Q., Su J.R., Zhao H.Y., Li J.Y*. et al. 2022. In-situ biochar amendment mitigates dietary risks of heavy metals and PAHs in aquaculture products. Environmental Pollution. 308:119615 (JCR 1区, IF=9.988)
[21] Wang, Q., Lu D.Q., Xiong Y.R.,, Peng F., Li J.Y., Wu Feng, Chu Yanping, Sun Ruihua and Tian Siquan 2022. Occurrence of polycyclic aromatic hydrocarbons (PAHs) in the seafood from an important fishing area in the East China Sea and a comparison between seafood from different origins. Environmental Monitoring Assessment. 194(8): 528. (JCR 2区, IF=3.07)
[20] Chen, Y., Wen, J., Wu, M., Li, J. Y.*, et al. 2021. In-situ application of the diffusive gradients in thin films technique in aquaculture ponds for monitoring antibiotics, hormones and herbicides. Environmental Science and Pollution Research, DOI:10.1007/s11356-021-16232-z (JCR 2区, IF=4.2)
[19] Yin, J., Li, J.Y., Nicholas J.Craig, Su, L. 2021. Microplastic pollution in wild populations of decapod crustaceans:A review. Chemosphere, https://doi.org/10.1016/j.chemosphere.2021.132985 (JCR 1区, IF=7.086)
[18] Wang, Q., Zhang, L., Chen, Y., Yin, J., Li, J.Y.* 2021. An application of waste algae biochar in aquaculture water to remove co-existed Cadmium and PAHs and the corresponding mechanism. Environmental tehcnology,DOI:10.1080/09593330.2021.2003438(JCR 2区, IF=3.4)
[17] Li, J.Y., Zhang, L., Wang, Q., Xu, J., Yin, J., Chen, Y., Gong, Y., Jin, L. 2020. Applicability of equilibrium sampling in informing tissue residues and dietary risks of legacy and current-use organic chemicals in aquaculture. Environmental Toxicology and Chemistry. https://doi.org/10.1002/etc.4912. (JCR 2区, IF=3.152)
[16] Chen, Y., Wang,Y., Zheng, R., Wen, J., Li. J. Y.* 2020. Stabilization of heavy metals in sediments: A bioavailability-based assessment of carbon adsorbent efficacy using diffusive gradients in thin films. Aquaculture and fisheries. https://doi.org/10.1016/j.aaf.2020.07.007
[15] Li, J.Y., Wen, J., Zheng, R., Yu, T., Wang, Q., Yin, J., 2020. Antibiotics in cultured freshwater products in Eastern China: Occurrence, human health risks, sources, and bioaccumulation potential. Chemosphere. 212:128444. (JCR 1区, IF=5.778)
[14] Wang Q., Chu L. L., Peng F., Li. J. Y.* Jin L., 2020. Contribution of aquatic products consumption to total human exposure to PAHs in Eastern China: The source matters. Environment Pollution. 266:115339 (JCR 1区, IF=6.792)
[13] Chen, Y., Yu, W., Zheng, R., Li, J.Y* et al., 2020. Magnetic activated carbon (MAC) mitigates contaminant bioavailability in farm pond sediment and dietary risks in aquaculture products. Science of the Total Environment. 736: 139185 (JCR 1区, IF=6.551)
[12] Chen, Y., Yu, W., Jin, L., Wang, Q., Yin, J., Jin, L., Li, J. Y.* 2019. Stabilization of hydrophobic organic contaminants in sediments by natural zeolites: Bioavailability-based assessment of efficacy using equilibrium passive sampling. Journal of Soil and sediment. 19:3898-3907 (获得主编针对性点评,JCR2区,IF=2.67)
[11] Wang, Q., Peng, F., Chen, Y. Q., Jin, L., Jin, L., Zhao, X., Yin, J., Li, J. Y.* 2019. Heavy metals and PAHs in an open fishing area of the East China Sea: Multimedia distribution, source diagnosis, and dietary risk assessment. Environmental Science and Pollution Research. 26: 21140-21150 (JCR2区, IF=2.91)
[10] Li, J. Y., Yu, W. J., Chen,Y. Q., Yin, J., Wang, Q., Jin, L. 2019. Reduced bioavailability and ecological risks of polycyclic aromatic hydrocarbons in Yangshan port of East China Sea: Remediation effectiveness in the transition from construction to operation. Science of the Total Environment.687: 679-686 (JCR 1区, IF=5.59)
[9] Li, J. Y., He, Q., Chen, Y. Q., Yin, J., Jin, L., Wang, Q., 2019. Aquaculture contributes a higher proportion to children’s daily intake of PAHs than to adults’ in Eastern China. Environmental Toxicology and Chemistry. 38(5):1084-1092 (Featured article 亮点文章, JCR2区,IF=3.42)
[8] Li, J. Y., Yang, F.Y., Jin, L., Wang, Q., Yin, J., He, P., Chen, Y., 2018. Safety and quality of the green tide algal species Ulva prolifera as an alternative food source: A nutrition and contamination study. Chemosphere. 210:1021-1028 (JCR1区,IF=5.09)
[7] Li, J. Y., Zhang C., Yin, J., Chen, Y. Q., 2018. Evaluating the bioavailability of heavy metals using Diffusive Gradient in Thin-film in the aquatic sediment amended with natural zeolite. Aquaculture and fisheries. 3(3):122-128
[6] Li, J.Y., Shi, W.X., Chen, Y.Q., Jin, L., 2018. Equilibrium sampling informs tissue residue and sediment remediation for pyrethroid insecticides in mariculture: A laboratory demonstration, Science of the Total Environment. 616-617:639-646 (JCR1区,IF=4.99)
[5] Shao, L., Li, J. Y., Zhang, Y. J., Song, Y. Y., Yu, K. F. and He, P. M., 2018. Herbicidal effects of Chinese herbal medicine Coptis chinensis Franch. Extract on duckweed (Spirodela polyrhiza (L.) Schleid.), Ecological Engineering. 115:9-14 (JCR1区,IF=1.8)
[4] Li, J.Y., Su, L., Wei, F.H., Yang J.H., Jin, L., Zhang, X.W., 2016. Bioavailability-based assessment of aryl hydrocarbon receptor-mediated activity in Lake Tai Basin from Eastern China, Science of the Total Environment. 544: 987-994 (JCR1区,IF=4.099)
[3] Li, J.Y., Cui, Y., Su, L., Chen, Y.Q., Jin, L., 2015. Polycyclic aromatic hydrocarbons in the largest deepwater port of East China Sea: Impact of port construction and operation, Environmental Science and Pollution Research. 22:12355-12365 (JCR2区,IF=2.8)
[2] Wei, F.H., Li, J.Y., Zhang, R., Xia, P., Peng, Y., Giesy, J.P., Zhang, X.W., 2015. Relative sensitivities among avian species to individual and mixtures of AhR-active compounds, Environmental Toxicology and Chemistry. 35 (5) :1239-1246(JCR2区,IF=2.9)
[1] Li, J.Y., Tang, J.Y.M., Jin, L. and Escher, B. I., 2013. Understanding bioavailability and toxicity of sediment-associated contaminants by combining passive sampling with In vitro bioassays in an urban river catchment, Environmental Toxicology and Chemistry, 2013,32: 2888-2896.(JCR2区,IF=2.9)
[49] 蔡徐依,田亚雄,陈潘毅,葛朋彪,张六六,李娟英*. 固定化菌剂原位净化养殖水体效果及对微生物群落结构的影响,农业环境科学学报,(待刊)
[48] 杜胜男,张瀚麟,赵汉胤,陈以芹,李娟英*. 小麦秸秆生物炭添加对养殖池塘底泥重金属的原位修复[J/OL]. 农业环境科学学, 2023,42(1):188-196
[47] 蔡徐依颜开田亚雄王茜李娟英* 张六六. 凹凸棒土固定化微生物颗粒性能及影响因素,上海海洋大学学报,2022,31(05):1136-1145.
[46] 赵汉胤,陈潘毅,唐欣哲,陈以芹,李娟英*. 生物炭原位添加对养殖池塘底泥中微生物群落结构的影响,农业环境科学学报, 2021,40(12):2770-2778
[45] 赵汉胤,张丽,于文鉴,陈以芹,余晏璐,李娟英*. 不同老化方式的浒苔生物炭对养殖底泥中复合污染物的修复研究. 农业环境科学学报,2020,39(12):2860-2867
[44] 彭菲,尹杰,王茜,倪天皓,林军,李娟英*. 鱼外渔场海洋生物体内重金属和多环芳烃含量水平与食用风险评价. 生态毒理学报,2019,14(1):168-179
[43] 张晨, 和庆, 张灏祺, 徐佳艳, 何培民, 李娟英*. 江苏沿海浒苔中重金属含量及食用风险分析. 海洋环境科学. 2018,37(3):403-409
[42] 杨丰源, 和庆, 陈以芹, 蔡春尔, 陈彦百, 李娟英* 南黄海苏北浅滩浒苔体内的农药污染与食用风险评价,农业环境科学学报,2018,37(6):1108-1117
[41] 石文瑄, 陈美娜 ,席培恒,谷义杰,李娟英* 基于Tenax脱附技术评价沉积物中不同碳质对菊酯类农药生物有效性的影响研究,生态毒理学报,2017,12(03):382-390.
[40] 和庆, 彭自然, 张晨,杨丰源,李娟英*. 长三角地区池塘养殖水产品重金属含量及其健康风险评价[J]. 农业环境科学学报, 2017, 36(6):1070-1077
[39] 徐佳艳,彭自然,和庆,石文瑄,陈美娜,李娟英*. 长三角地区池塘养殖水产品体内农药类污染与食用风险评价[J]. 生态毒理学报,2017,(03):1-10
[38] 尹杰,陈晨,张欣,李佳妮,李娟英*. 基于Tenax脱附技术评价洋山港海域悬浮物中多环芳烃的生物有效性[J]. 生态环境学报,2017,(2):296-302
[37] 尹杰,苏磊,张效伟,何苗,李娟英*. 体外生物测试工具在评价污水污泥毒性效应中的应用[J]. 环境工程学报,2016,10(12):7387-7395
[36] 陈美娜,胡谦,肖强,刘银歌,李娟英*. Tenax萃取技术用于养殖底泥中有机氯农药的生物有效性研究[J]. 生态毒理学报,2016,04:79-89.
[35] 李娟英, 石文瑄, 崔 昱, 李润奇. 滴水湖水体及沉积物中重金属和多环芳烃的污染分析与评价,生态与农村环境学报, 2016,32(1):96-101
[61] 李娟英, 胡谦, 陈美娜, 李振华. 固相微萃取模拟生物法用于养殖底泥多环芳烃污染监测的研究,
环境科学学报, 2016,36(3):753-759
[34] 陈亚男, 陈洁芸, 李振华, 李娟英*. 城市污水处理厂污泥中重金属海水浸出影响因素的研究, 上海海洋大学学报, 2016,25(2):223-228
[33] 肖亚前, 崔昱, 冀思哲, 薛俊增, 李娟英*. 洋山港潮间带海域重金属相间分布及生物累积分析与评价, 环境科学学报, 2015,35(10):3323-3329
[32] 李娟英, 陈美娜, 李振华, 胡 谦, 郑 易. 基于Tenax脱附动力学的沉积物中菊酯类农药生物有效性研究, 生态与农村环境学报, 2015, 31(3):406-413
[31] 李娟英, 李振华, 崔昱, 胡谦, 陈美娜, 郑奕兴. 固相微萃取在评价沉积物中菊酯类农药生物有效性及生物累积中的仿生研究, 生态毒理学报, 2015,10(3):144-152
[30] 李娟英, 胡谦, 陈美娜, 王肖颖, 王静. 抗生素类污染物对硝化污泥的生物抑制, 环境工程学报, 2015,9(7):3325-3331
[29] 李娟英, 胡谦, 陈美娜, 曹宏宇, 何培民. 上海临港新城地表沉积物与径流重金属污染研究, 上海海洋大学学报, 2014,23(6):882-889
[28] 李娟英, 苏 磊, 崔 昱, 陈洁芸, 李振华. 上海市典型污水处理厂污泥浸出液的化学和毒性评价, 生态毒理学报, 2014, 9(3):467-474
[27] 李娟英, 李振华, 陈洁芸 崔 昱. 污水污泥中重金属污染物的溶出过程研究, 环境工程学报, 2014,8(8):3437-3442
[26] 李娟英, 崔 昱, 曹宏宇, 陈洁芸, 薛俊增. 小洋山码头潮间带地区海水及生物体内重金属污染特征的分析与评价, 海洋湖沼通报, 2014,(1):48-55
[25] 李娟英, 崔 昱, 范清平, 李振华, 苏磊, 薛俊增. 洋山港海域表层海水中重金属及石油烃污染周年监测与评价, 上海海洋大学学报, 2014,23(1):95-101
[24] 李娟英, 王肖颖, 解满俊, 凌 云, 陆永燕. 磺胺和四环素类抗生素对活性污泥性能的影响研究, 环境工程学报, 2014,8(2): 573-580
[23] 李娟英, 陈洁芸, 曹宏宇, 何培民. pH对污水污泥中污染物浸出的影响, 环境工程学报, 2013, 7(12): 4983-4989
[22] 李娟英, 王 静, 解满俊. 抗生素类污染物对活性污泥生物毒性测定方法的筛选与评价, 环境工程学报, 2013,7(5):1989-1995
[21] 李娟英, 陈洁芸, 沈燕萍, 石恺柘, 郑 健, 柯友章, 何培民. 污水污泥及其浸出液重金属污染的化学分析与评价, 安全与环境学报,2013,13(3):115-121
[20] 李娟英, 崔 昱, 肖 利, 吴惠仙, 薛俊增. 舟山海域和杭州湾北岸水体及生物体内的重金属污染分析与评价, 海洋通报, 2013,32(4):440-445
[19] 李娟英, 苏磊, 陈洁芸, 李振华, 何培民. 利用化学分析和生物毒性监测方法综合评价污水污泥环境影响的研究, 生态与农村环境学报, 2013,29(5):650-656
[18] 谢胜, 李娟英*, 赵庆祥. 磺胺类抗生素的活性炭吸附过程研究,环境工程学报, 2012,6(2):483-488
[17] 刘春燕, 解满俊, 许时良, 梁屹翔, 李娟英*. 活性污泥对四环素类抗生素的吸附特性研究,上海海洋大学学报, 2012,21(4):581-588
[16] 田华, 刘水芹, 方 伟, 边佳胤 李娟英*. 人工湖泊滴水湖水质演变趋势及富营养化分析,水生态学杂志, 2011,32(6):26-31
[15] 李娟英, 曹宏宇, 崔昱, 霍元子. 太湖流域主要水系水环境特征分析与富营养化评价, 水生态学杂志, 2012,33(4):7-12
[14] 曹宏宇, 黄申斌, 李娟英*, 何培民. 上海临港新城初期地表径流污染特性与初期效应研究, 水资源与水工程学报, 2011,22(6):66-71
[13] 王静, 黄申斌, 江敏, 李娟英*, 赵庆祥. 抗生素类污染物对活性污泥酶活的影响研究,环境污染与防治, 2011,33(12):27-32
[12] 李娟英, 曹宏宇, 王 静, 何培民. 上海临港新城地表径流水质污染特征研究, 上海海洋大学学报, 2011,20(4):564-567
[11] 李娟英, 高 峰, 陈洁, 华 寅, 彭自然, 王 静. 酚类化合物对发光细菌的急性毒性和对ETS的抑制研究, 上海海洋大学学报, 2010,19(1):112-115
[10] 李娟英, 赵庆祥, 王 静, 陈 洁, 高峰. 重金属对活性污泥微生物毒性的比较研究, 环境污染与防治, 2009,31(11):17-25
[9] 李娟英, 赵庆祥, 江敏. 苯酚及其衍生物对硝化污泥的抑制研究, 环境工程学报, 2008,2(1):27-30
[8] 李娟英, 夏四清, 饶应福. 在悬浮填料床工艺中对硝化实施自动控制的研究, 中国给水排水, 2008,24(3):25-28
[7] 李娟英, 彭自然, 赵庆祥. 苯酚对废水生物硝化过程的抑制, 上海水产大学学报, 2007,16(2):192-195
[6] 李娟英, 赵庆祥, 江敏. 氨氮生物硝化过程中苯酚的抑制作用, 水处理技术, 2007,33(2):46-49
[5] 李娟英, 赵庆祥, 江 敏, 刘胜蓝. pH、碱度和苯酚对低浓度氨氮废水处理工艺的影响, 浙江化工, 2006,37(11):11-13
[4] 李娟英, 赵庆祥. 低浓度氨氮硝化过程中影响因素研究, 环境污染与防治, 2006,28(1):11-13
[3] 李娟英, 赵庆祥, 孙贤波, 李 丹. 有机物生物降解动力学极限浓度的影响因素, 华东理工大学学报, 2006,32(3):309-312
[2] 李娟英,赵庆祥. 氨氮生物硝化过程影响因素研究,中国矿业大学学报, 2006,35(1):120-124
[1] 李娟英, 赵庆祥. 氨氮生物硝化分段动力学特性研究, 安全与环境学报, 2005,5(4):46-48
[29] 李梦娜,马海川,陈潘毅,束胜男,尹杰,李娟英东部近海海产品中有机氯和菊酯类农药的分布特征与健康风险评估,农业环境科学学报,2023,(待刊)
[28] 束胜男,沈婉晴,尹杰,胡承晨,李娟英. 长江口外围重要港区及邻近海域沉积物中有机锡分布特征及生态风险评价,2021. 环境科学研究, DOI:10.13198/j.issn.1001-6929.2021.08.06
[27] 楚兰兰,王茜,李娟英. 长江口沉积物中有机污染物的复合毒性及多环芳烃毒性贡献,2021,生态毒理学报DOI:10.7524/AJE.1673-5897.20210719002
[26] 贾斌,庾旸,马海川,陈以芹,李娟英. 我国长三角地区淡水池塘养殖水产品中抗生素残留及对人体暴露的贡献评价,农业环境与发展,2022,041(002):238-245
[25]展源,张颖,郝向举,李娟英等. 长江口滴水湖大型底栖动物群落结构及其与环境因子的关系, 海洋与湖沼. 2020,51(03):528-535
[24] 王京,郑磊,闫振广,李娟英. 代表性鲤科鱼类青鱼的物种敏感性评价, 生态毒理学报. 2021,16(2): 270-276.
[23] 张丽,陈以芹,戴习林,杨明,李娟英,彭自然. 罗氏沼虾养殖周期中PAHs的生物累积特征及食用风险评价.上海海洋大学学报,2020,29(4):526-532
[22] 张丽, 宣李, 黎晓宁, 于纹鉴, 李娟英, 王茜, 尹杰. 磁性活性炭原位修复养殖底泥中多溴联苯醚(PBDEs)的研究[J]. 农业环境科学学报, 2020,39(08):1818-1827
[21] 韩任琳云, 饶若宸, 董奕岑, 刘宇超, 王茜, 李娟英, 尹杰. 滴水湖水系表层水体、沉积物和生物体内多环芳烃的污染特征及风险评价. 生态毒理学报. 2020,15(2):240-251
[20] 肖茗明, 饶若宸, 陈以芹, 宣李, 张晨, 李娟英, 尹杰. 滴水湖及其引水河道沉积物中重金属的分布特征及风险评价. 生态与农村环境学报. 2020,36(5):672-678
[19] 何思琪,张薇,林建伟,詹艳慧,李娟英. 锆改性沸石添加对重污染河道底泥磷释放和钝化的影响. 环境科学,2018,39(9):4179-4188
[18] 刘春燕,李娟英,顾扬,毕雪莹,板山朋聪木炭填料生物反应器对微囊藻毒素的去除[J]. 环境工程学报,2016,10(6):3317-3324
[17] 王肖颖, 张 芳, 李娟英, 林 凌, 高 源, 何剑锋. 2012年夏季挪威海和格陵兰海浮游植物群落结构的色素表征, 生态学报, 2014,34(8):2076-2084
[16] 董悦, 张饮江, 刘晓培, 李 岩, 金晶, 段 婷, 李娟英, 何培民. 上海世博园后滩湿地生态系统构建与水质调控效应研究, 湿地科学, 2013,11(2):219-226
[15] 王肖颖, 何剑锋, 光应芝, 李娟英, 张 芳. 利用两种活体荧光技术分析北极微藻对光照变化的响应, 极地研究, 2013,25(3):257-267
[14] 康银花, 何培民, 李娟英, 吴海龙, 温文科, 邵留, 张饮江. 可调式沉水植被网床对泥沙型富营养化河道生态修复工程研究, 生态科学, 2013, 32(1): 034-039
[13] 宋增福, 范 斌, 郭 婧, 李娟英, 潘连德, 陈 彪, 张庆华. 具有群体感应抑制效果芽孢杆菌的筛选与鉴定, 水生生物学报, 2013,37(6):1059-1065
[12] 边佳胤, 袁林, 王 琼, 姜佳枚, 李娟英, 庄 骅, 薛俊增, 吴惠仙. 洋山深水港海域水质变化趋势分析及富营养化评价, 海洋通报, 2013,32(1):107-112
[11] 凌云, 张饮江, 李娟英, 何培民, 董 悦, 马海峰. 生态修复对陆域养殖水体污染控制中微生物群落的影响. 贵州农业科学, 2012, 40(5):201-204
[10] 陈立婧, 景钰湘, 吴艳芳, 李娟英, 陈 冲, 张饮江. 人工滩涂湖泊滴水湖浮游藻类群落特征, 生态学杂志, 2012,31(7):1771-1779
[9] 马海峰, 张饮江, 黄子贤, 王 聪, 罗思亭, 霍姮翠, 李娟英. 直湖港陆域水产养殖区污染特征及输出通量研究, 广东农业科学, 2012,(5):121-124
[8] 刘晓培, 张饮江, 李 岩, 董 悦, 文晓峰, 易 冕, 何培民, 李娟英. 矮壮素对苦草矮化特征及生理指标的影响, 生态学杂志, 2012, 31(10):2561-2567
[7] 文晓峰, 张饮江, 马海峰, 黎 臻, 金 晶, 李娟英, 何培民. 不同密度伊乐藻对中华绒螯蟹养殖水质及品质的影响, 江苏农业科学, 2012, 40(9):214-217
[6] 罗思亭, 张饮江, 李娟英, 黄子贤, 霍姮翠, 董悦. 沉水植物与生态浮床组合对水产养殖污染控制的研究, 生态与农村环境学报, 2011,27(2):87-94
[5] 杜霞, 霍元子, 邵 留, 李娟英, 于克峰, 何文辉, 张饮江, 何培民. 上海市农村典型河道水体富营养化调查与评价, 水生态学杂志, 2011,32(3):9-15
[4] 江敏, 卢柳, 邢 斌, 胡文婷, 任治安, 刘金金, 李娟英. 滴水湖水体叶绿素a与水质因子的多元分析, 上海海洋大学学报, 2011,20(3):451-456
[3] 江敏, 邢斌, 卢 柳, 李娟英, 苏翔驹, 杨之杰, 余根鼎. 滴水湖湖水主要离子组成及时空变化特征, 上海海洋大学学报, 2011,20(2):290-295
[2] 江敏, 任治安, 邢斌, 卢 柳, 胡文婷, 陈立婧, 李娟英. 上海滴水湖水系轮虫群落结构分析及
水质评价, 科技导报, 2011,29(22):31-37
[1] 江敏, 张 岩, 阎新书, 安世杰, 彭自然, 李娟英, 吴 昊. 伊犁地区部分河流的水质标识指数, 干旱环境监测, 2007,21(4):199-204
教改论文:
[27] 李娟英, 彭自然,施永忠,黄永莲. “五位一体”产教融合提升本科人才培养质量的探讨,长春工程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22,23(03):26-28
[26] 李娟英, 金灵, 陈以芹, 王茜. 环境化学示范性全英语课程教学探索与思考, 中国教育技术装备. 2021,(4):96-97
[25] 彭自然, 李娟英*, 陈以芹, 尹杰 “五位一体”教学法推进实践创新型人才培养——以环境化学为例, 福建广播电视大学学报, 2021(03):58-60.
[24] 王茜,张建恒,彭自然,李娟英* 高校环境类专业课程的线上教学反思,长春工程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20, 21(04):132-135.
[23] 尹杰, 邵留, 王茜, 陈以芹, 李娟英*. 以环境化学课程建设为支点 促进大学生综合创新能力的提升. 教育教学论坛, 2020(29):198-199
[22]王茜,陈以芹,金灵,李娟英* 环境化学课程建设与教学改革探讨,实验科学与技术. 2019,17(03):81-83.
[21] 李娟英, 邵留, 金灵, 王茜, 陈以芹, 尹杰,高春梅 海洋强国战略下环境化学课程的海洋特色探索,长春工程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8,19(03):135-138
[20] 李娟英,邵留,凌云,彭自然,江敏,尹杰以提升实践动手能力为核心的“环境污染控制与工程设计”课程群的建设与探讨,教育教学论坛,2018(33):165-167
[19] 陈以芹,金灵,王茜,李娟英* 《环境化学》课程师生共同考核模式的探讨,课程教育研究,2018(10):185-186
[18] 李娟英,彭自然, 凌云, 邵留 以学生为中心的新生研讨课程教学模式设计,教育教学论坛,2016,20:173-174
[17] 李娟英, 张金标, 江敏, 彭自然. 《环境化学》课程建设实践, 实验科学与技术,2013,11(2):97-99,155
[16] 李娟英, 江 敏, 彭自然, 凌 云, 宋增福. 环境科学专业实验改革探究, 实验科学与技术, 2012, 10 (4): 100-102
[15] 李娟英, 环境化学双语教学中存在问题的思考,北京电力高等专科学校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8), 221-222
[14] 李娟英, 江 敏, 彭自然, 罗春芳. 环境化学实验教学体系的优化与改革, 实验科学与技术, 2008,6(1):69-71
[13] 李娟英. 环境化学课程建设与教学方法初探,福建高教研究, 2007(4):62-64
[12]高春梅,储鸣,章喆,李鸿莉,李娟英.多措并举开展海洋化学课程建设[J].教育现代化, 2019, 6(46): 204-206.
[11] 高春梅,邢云青,冀世锋,储鸣,李娟英 审核评估要求下的环境工程专业的发展思考-以上海海洋大学为例,课程教育研究,2018(46):254-255.
[10] 邵留,李娟英,彭自然,凌云,张饮江环境规划与管理课程教学改革新举措, 教育教学论坛,2016,25:82-83
[9]邵留, 李娟英, 彭自然, 凌云. 基于微课的高校教育信息化改革浅析, 教育教学论坛, 2015,(15):6-7
[8] 邵留, 彭自然, 李娟英. 水处理仿真模型在课堂教育中的应用分析, 教育教学论坛, 2014,(1):128
[7] 邵留, 彭自然, 李娟英. 基于仿真模型的环境专业教学方法创新探索, 中国校外教育, 2013:93
凌云, 江 敏, 李娟英. 环境学专业学生就业及再深造方案规划, 中国校外教育, 2013,(15):41
[6] 于克锋, 江敏, 袁春红, 李娟英, 何培民. 日本研究生助教制度的实行状况及启示, 教育教学论坛,2012(17):62-63
[5] 宋增福, 张庆华, 邱军强, 李娟英. 突出专业特点培养大学生创新实践能力——《环境微生物学》实验教学改革的探索与思考, 教育教学论坛, 2012,(5):128-129
[4] 彭自然, 罗春芳, 李娟英, 江 敏. 环境监测类实验课程考核形式改革与探索, 中国校外教育, 2011,(4):75-76
[3] 邵留, 江 敏, 李娟英. 浅谈高等教育中学生学习的“主观能动性”, 中国校外教育, 2011,(2):67-68
[2] 凌云, 江 敏, 李娟英, 彭自然, 邵 留. 论高校实验室守则的不足及改进, 中国科教创新导刊, 2011,(23):220-222
[1] 凌云, 李娟英, 彭自然. 浅析高校专业基础课课程内容改革——以普通生物学为例, 湖州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10,(3):62-64
会议论文:
[14] 尹杰,叶子馨,于纹鉴,李娟英. 活性炭对养殖底泥中复合污染物的稳定化研究, 中国毒理学会环境与生态毒理学专业委员会第七届学术研讨会, 2021.10, 中国贵阳
[13] Li J.Y. Effect of organic carbon materials on the bioaccumulation behaviour of pyrethroids,The 4th contaminated land, ecological assessment and remediation, Invited speech,2018.8,中国香港
[12] Li J.Y., Yang F.Y., Jin L., Wang Q., Yin J. and Chen Y.Q. Food safety-risk assessment of Ulva prolifera of the green tides in China Yellow Sea, 第四届环境污染与健康国际会议,2018.5,中国天津
[11] Shi W.X., Li J.Y. * The effect of carbon sorbents on bioavailability of sediment-associated pyrethroids based on passive sampling with polydimethylsiloxane and Venerupis philippinaram bioassay tests, 第四届全国沉积物环境与污染控制研讨会,2016年11月23-25,四川成都
[10] 李娟英,张晨,和庆江苏沿海浒苔中重金属含量及食用风险分析,第六届全国海洋生态研讨会,2016,上海
[9] Li, J.Y. Chemical pollution in sediments – buried forever? Bioanalytical characterization of total and bioavailable organic micropollutants for assessing sediment quality, SETAC-AU Melbourne Conference, 1st – 3rd October 2013, poster
[8] Wang, J., Li, J.Y.* Research progress on the impact of antibiotics pollutants on marine system. The efficient application and preservation of marine biological resources,316-321.2009
[7] Li, J.Y., Zhao, Q. X. A study on factors influencing kinetic threshold concentration of organics biodegradation. Proceedings of the 1st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pollution control and resource reuse for a better tomorrow and sustainable economy, 389-401,2005
[6] 宋增福, 范斌, 郭 婧, 李娟英, 潘连德, 张庆华. 具有群体感应(Quorum sensing)抑制效果芽孢杆菌的筛选与鉴定, 中国水产学会鱼病专业委员会2013年学术研讨会
[5] 李娟英, 崔昱. 洋山港潮间带海水中污染评价与僧帽牡蛎体内分子标志物分析, 中国生态学学会海洋生态专业委员会第四次代表大会暨2013年学术年会论文摘要集
[4] 陈洁芸, 李娟英*, 何培民. 污水污泥溶出效应研究,中国海洋学会第五届青年科学家论坛暨首届国家海洋局青年海洋科学基金2011年学术研讨会
[3] 薛俊增, 肖 利, 吴惠仙, 李娟英, 王宝强. 舟山群岛相潮间带日本笠藤壶重金属富集及其污染评价, 中国甲壳动物学会第十一届2011年会暨学术研讨会
[2] 康银花, 李娟英, 何培民. 临港新城环湖河道原位生态修复技术研究, 第二届全国河道治理与生态修复技术2011年交流研讨会
[1] 彭自然, 江敏, 李娟英, 凌云, 王武. 长江中下游浅水湖泊水产养殖污染现状与对策, 全国畜禽和水产养殖污染监测与控制治理技术交流2008年研讨会
国家专利:
[1]李娟英 张晨.采样器装置[P].中国实用新型专利:ZL 2016 2 0741450.0,2016-12-21.
[2]李娟英 张晨.疏水性有机污染物的富集装置[P].中国实用新型专利:ZL 2016 2 0741476.5,2017-3-15.
[3] 张浩坤吕晗畅李娟英 尹杰鞠允东一种新型水族箱循环过滤净化系统装置[P]. 中国实用新型专利:ZL 2020 2 0297466.3
[4] 邵留,宋盈颖,张饮江,李娟英,赵圆. 一种浮萍生物源生长促进剂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国家发明专利,专利号: ZL201510478517.6
[5] 李娟英,和庆,饶应福,王茜,杨丰源,尹杰,邵留,杨莉一种养殖水体中多环芳烃的净化方法,国家发明专利,专利号:ZL201810048312.8
[6] 李娟英 杨丰源陈以芹和庆尹杰杨莉一种改性浒苔去除养殖水体中抗生素的方法,国家发明专利,申请号:201810048472.2
[7] 李娟英 于纹鉴饶应福徐佳艳王茜张晨一种控制养殖池塘底泥菊酯类农药释放的方法,国家发明专利,申请号:201810320797.1
[8] 李娟英 徐佳艳饶应福于纹鉴陈以芹一种控制养殖底泥中多溴联苯醚的方法,国家发明专利,申请号:201810320736.5
[9] 李娟英 饶应福张晨尹杰一种高盐碱性人工湖泊水质的生物净化系统,国家发明专利,申请号:201810493188.6
[10] 李娟英 文聚陈以芹郑儒懿盛博维一种原位被动监测养殖水体中抗生素含量的方法专利申请号: 2019110169095
[11] 张艺玟,庾旸,李娟英,蔡璐伊,陈欣雨一种底泥或土壤中磁性活性炭收放两用装置,中国实用新型专利,ZL 202023258570.0
[12] 李玉清一种体现海洋文化的栖息地型生态堤岸,中国实用新型专利,申请号:202120585045.5
教材专著:
[1] 水质评价中的生物分析工具/(澳)埃舍尔,洛伊施著;李丹,李娟英译.——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15.8(现代环境监测新技术译丛)ISBN 978-7-112-18205-3
教学科研获奖:
[8] 环境科学专业人才培养体系构建与实践,2021,校级教学成果二等奖(第3完成人)
[7] “五位一体”教学法推进环境化学创新型人才培养,2019,校级教学成果二等奖(第1完成人)
[6] 校级精品课程“环境化学,第1完成人”
[5] 环境科学专业实习课程体系建立与实践,2017. 校级教学成果一等奖(第1完成人)
[4] 环境科学专业实验实践课程体系优化与改革, 2011. 校级教学成果二等奖(第1完成人)
[3]上海世博园水体生态景观系统关键技术研究与应用, 2012. 上海科技进步三等奖(第14完成人)
[2] 滴水湖生态系统组成及环境质量的研究,2013. 上海海洋大学科技进步三等奖(第3完成人)
[1] 洋山港海洋生态环境安全研究与技术应用示范,2015.上海海洋大学科技进步二等奖(第5完成人)
7. 指导学生获奖情况
2022年,校级优秀硕士论文(赵汉胤)
2020年,第四届“深水杯”全国大学生给排水科技创新大赛最佳风采奖/优胜奖
2020年,第五届上海汇创青春大学生文化创意作品展一等奖
2019年,第四届上海市大学生创客大赛创意奖
2019年,全国环境类大学生优秀毕业论文
2019年,第四届滴水湖大学生创新活动二等奖
2018年,全国大学生生命科学竞赛优胜奖
2017年,全国环境类大学生优秀毕业论文
2015年,第二届滴水湖大学生创新活动二等奖
2009年,上海大学生暑期社会实践知行杯“优秀项目奖”
8. 荣誉与社会工作
2020年 上海市教育系统巾帼建功标兵
2019年 校级三八红旗手
2018年 校级教学名师
2017年 校级育才奖先进个人
2016年 校级优秀本科毕业论文指导教师
2016年 校级优秀基层组织主要负责人
2015年 上海海洋大学学报优秀审稿专家
2014年 校级实习教学先进个人
2014年 校级年终考核优秀
2012年 校级优秀本科毕业论文指导教师
2011年 校级优秀基层组织主要负责人
2011年 校级重点建设课程优秀奖
2011年 校级优秀实验项目奖
2010年 校级年终考核优秀
2010年 校级优秀实习先进个人
2009年 校级优秀青年教师
2008年 校级年终考核优秀